“让群众共享法治乡村建设成果”
涟源市委书记刘杰阐述法治乡村建设的“涟源模式”
开栏语:《法治湖南建设规划(2021—2025年)》明确提出,到2035年,高水平的法治湖南、法治政府、法治社会基本建成,人民平等参与、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,法治成为湖南发展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,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。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,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精神,省司法厅联合《湖南法治报》推出主题报道《法治湖南基层行》之县(市区)委书记谈法治建设,深入挖掘湖南法治建设的生动实践。
湖南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罗霞 通讯员 肖忠华 邓慧 聂绍德 吴卫平
296米法治文化长廊蜿蜒村内,296平方米法治文化广场,容纳109人学习的法治学校……走进涟源市三甲乡新玉峰村,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扑面而来。
乡村治,则百姓安。乡村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,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石。
法治乡村建设,则是实现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,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才能解决农村发展中遇到的问题。作为全国第1批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县,涟源市的法治乡村建设有何诀窍?
日前,《湖南法治报》记者走进涟源市板桥村、新玉峰村等获得国家级、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荣誉的村落,就法治乡村建设专访了涟源市委书记刘杰,探寻该市乡村治理的法治之路。
法治宣传进村入户
“法治乡村建设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基层治理的具体体现。”刘杰开门见山,阐述了法治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。他认为,乡村要振兴,就必须在推进法治建设上下功夫,真正推动自治、法治、德治“三治融合”,为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。
刘杰表示,当前法治乡村建设总体仍然比较薄弱,主要表现在农民的法治意识还不够强、农村法治文化氛围还不够浓、基层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还不够强,乡村治理体系还不够健全等。为了引导广大干部、群众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,化解法治乡村建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,涟源市就如何更好地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出台文件、开展集中宣讲、有奖征文、有奖知识竞赛等活动,还组织宣讲志愿服务队,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,深入全市各村(社区)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宣讲。
截至目前,全市各村(社区)共举办习近平法治思想微宣讲1000余场,广大村民和社区居民掀起了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热潮,办事依法、遇事找法、解决问题用法、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观念在农村干部群众心中逐渐生根。
乡村法治文化阵地遍地开花
把法治文化融入民俗乡土文化中,打造新时代乡村法治文化阵地,涟源市一直在探索,一个个以法治为主题的广场、公园、场馆、长廊、街区等文化阵地在该市遍地开花。
为了推进村级法治文化阵地示范点建设,今年4月9日,涟源市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通过了经费预算,大力支持工作基础好、示范作用强的村(社区)争创全国、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(社区),对创建成功的,给予经费支持。要求各乡镇、街道必须每年至少创建一个市本级的民主法治示范村(社区),验收合格后给予通过以奖代补给予激励,推动形成村村争创民主法治示范村的生动局面。
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推进全面依法治市,法治乡村建设是基础性工作,在经济方面必须无条件保障。”刘杰介绍,法治文化阵地的建设,既实现了村容村貌与法治元素的静态融合,又让老百姓在生产生活中自然接受法治文化的熏陶,真正做到让村民茶余饭后有法律可学,走路散步有法律可看,浓厚的乡村法治氛围,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奠定了坚实的法治基础。
该市投资100余万元建设体育馆法治文化广场,同时高标准建成六亩塘镇扶珂村法治文化园、安平镇金峰村法治文化长廊、杨市镇板桥村法治文化广场等有一定规模的法治文化阵地。
2022年,该市还将新增21个村级法治文化示范阵地。
村级“小微权力”不再任性
群众只需在电脑、手机、终端查询机上轻轻一点,就能随时随地查询和监督村级每一笔财务收支、每一项权力运行、每一个工程项目、每一个办事结果。
这让在外务工的湄江镇朱岩村村民陈杰直呼方便,“村里面有多少资产,国家下来了多少钱,这些钱又到了哪里一目了然。即使不在家里,也知道村里所有事情,非常方便”。
村级权力运行失范,主要是由于权力边界不清,权力运行不规范、不透明,缺乏有效制约和监督造成。作为农村基层自治的领头羊,村干部知法、懂法、守法才能带动村民共同守法,才能让村务在法治轨道上运行。
早在2017年,涟源市就从确权、限权、晒权、制权入手,对村级“微权力”无缝管控,推出“互联网+村级小微权力监督”模式,这一制度成功入选2017年中国改革年度十大案例。
该市将村级权力事项70余项,归纳审核后“瘦身”至28项,分类建立权力清单,为村干部行使权力划定边界。围绕权力清单,建立健全“四议两公开”、村级工程建设项目管理、村级集体资产资源处置等配套制度,保证每项权力始终在制度的框架下运行。
打造“一网一微一栏”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公开平台。“一网”即“互联网+监督”平台,在省“互联网+监督”平台建设“小微权力”子平台,设立权力清单、工程项目、办事结果、资产资源4个版块,公开所有信息;“一微”即村务监督微信群,按照“一村至少一群、一户至少一人”的原则,在全市建立监督服务微信群1114个,33.52万人入群,及时收集群众反映的问题并分流、督办;“一栏”即村务公开栏,全市506个村、社区按标准统一、样式统一、内容统一、要求统一要求建设规范化公开栏,严格按照村务公开目录按时公开,内容与线上平台相互印证、无缝对接。
自“互联网+村级小微权力监督”工作推行以来,通过依法确权、有效晒权、规范用权、严格督权,促进村级小微权力在阳光下运行,推进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。
村干部用权由“任性”变“规矩”,农村基层政治生态得到净化,法治意识明显增强。以村支“两委”换届为例,2020年村支“两委”换届期间,当地共收到反映村干部问题的信访举报51件,相比2017年同时期的198件,减少了74.24%。
村民的事和村民商量着办
涟源市是武陵山片区贫困县,总人口达114万,人均耕地仅0.69亩。再加上过去长期依赖煤炭产业,历史遗留问题多,信访量居高不下,群众满意度长期偏低。
而杨市镇板桥村却连续8年无访,还在2021年上半年获评第8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。村支书刘选平笑着说,这得益于融合法治、自治、德治的屋场会群众工作模式。
屋场会打破过去只召集党员、组长、自治组织成员等固定人员议事的习惯,把更多的普通群众吸纳进来。以方便群众为出发点,时间一般安排在晚上或农闲时段,地点则选择群众居住相对集中的屋场或院子。几条板凳、几杯清茶,大家聚在一起,有理明理、有法依法。贴近群众接地气的屋场会,聚焦村里人、村里事,备受群众欢迎。不仅成为普法的重要阵地,也成为化解矛盾纠纷的重要平台。
2019年,这一群众工作模式在全市全面推行。形成了贴近群众接地气、组织群众聚人气、明辨是非树正气、化解矛盾消怨气的鲜明特点,构筑了“群众说事、屋场共治”的基层治理新格局,切实化解困扰基层社会治理的一系列难点、堵点、痛点问题。
2021年,涟源屋场会助力法治政府建设被评为湖南省法治政府示范创建项目,并被推荐参评全国法治政府创建示范项目。
截至目前,全市21个乡镇(街道)506个村(社区)共召开“屋场会”19500余场,解决问题5100余个,化解矛盾纠纷8600余起。
“法治乡村建设,必须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,真正做到为了群众、依靠群众,过程群众参与、效果群众评判、成果群众共享,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”刘杰表示,下一步,该市将进一步强化党对法治乡村建设的全面领导,探索乡村治理的新方法、新模式,持续加大资金投入,培训好乡村法律明白人、法律顾问和人民调解员,让农村群众和基层干部逐渐养成崇法学法、守法用法的良好习惯,形成信仰法律、崇尚法治的良好氛围。
Copyright 2003-2012 fzhnw.com Corporation, All Rights Reserved 法治湖南 版权所有
主办单位:湖南省守法普法工作办公室 地址:长沙市韶山北路5号 联系电话:0731-84588782 E_Mail:yfzshn@qq.com 本网首席法律顾问:湖南五湖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郑宇敦 电话:19873072277 湘ICP备09027896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202000537号